2021年,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相關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為贛州“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F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ㄒ唬﹫猿指呶恢\劃,有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一是強化謀劃推動。印發《贛州市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提出6個方面、21項年度工作任務并推動落實。認真謀劃法治政府建設路線圖,積極對標中央、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抓緊編制《贛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2—2025年)》。
二是強化督察整改。針對省委依法治省辦向我市反饋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方面的意見,推動完成7個問題整改。組織對各地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和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開展督察,對定南縣、全南縣、龍南市進行實地督察,推動任務落地落實。
三是強化示范引領。積極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向省委依法治省辦推薦申報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綜合候選地區、單項候選項目各2個。南康區“法治賦能家具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列入省委依法治省辦單項候選項目,被推薦至中央依法治國辦。
?。ǘ﹫猿稚罨母?,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縣兩級組建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在全省率先啟動施工圖審查改革,取消低風險工程圖審,一般工程實現自主圖審;率先試行“豁免審批”改革,將首批12個過程性審批或備案事項納入“豁免清單”;率先推出“全產業一鏈辦”改革,為重點企業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務。
二是狠抓事中事后監管。強化投資項目監管,嚴格政府投資計劃管理、規范政府投資項目決策審批、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代碼管理制度。加強政務服務質效監管,讓群眾通過線上方式進行“一事一評”。開展全市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和審計發現問題專項治理及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專項清理專項行動,推動“非禁即入”落細落實。
三是優化政務服務。在各級政務大廳設立“政務小哥幫辦中心”,為500多家企業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將90個高頻事項納入三省十一市“跨省通辦”范圍,企業開辦實現“0.5天、零成本”。推行惠企政策“線上一網,線下一窗”兌現改革,建設“親清贛商”惠企政策兌現平臺,兌現資金9000余萬元。啟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數字化改革,打通4個省級系統、8個市級系統,實現29個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建成全省首個“數字政務指揮艙”,上線全省首個“不見面開標”系統。
?。ㄈ﹫猿忠婪Q策,不斷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一是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囤M州市燃氣管理條例》頒布實施,《贛州市物業管理條例(草案)》和《贛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已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謀劃未來五年立法項目,將《贛州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等16個項目列入五年立法規劃項目庫。
二是落實依法決策程序。嚴格執行涉法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對重大決策、重大合同和重要文件文稿全面進行法律審核把關。2021年對市委、市政府有關事項進行合法性審查276件,提出具體意見、建議314條;對市直部門涉法事項審核把關145件,提出具體意見、建議281條。
三是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健全完善制度,制發《贛州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報備規范性文件5件,備案登記各縣(市、區)政府、市直有關單位規范性文件43件,并公布備案目錄。完成民法典、行政處罰、長江流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計劃生育等5個領域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梳理相關規范性文件262件,廢止108件,修訂1件。
四是發揮法律顧問作用。優化調整法律顧問團,精心挑選5名市法律顧問團成員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22次,安排市法律顧問團成員參與市委、市政府涉法事項合法性審查82件。公職律師參與市領導接訪23人次,為信訪案件處理提供了法律指導和服務。
?。ㄋ模﹫猿謪f調監督,有效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是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市建立抽查事項清單10024項、檢查人員名錄庫12239人、檢查對象名錄庫306464個,開展隨機抽查3662次,公示檢查結果16656項,辦理執法案件2934件,開展聯合抽查712次,聯合抽查比例達21.48%。推進鄉鎮綜合執法改革,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常態化推進疫情防控,強化重點場所防控,加強藥品和疫苗監管,嚴厲打擊涉疫違法犯罪,平穩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全市全年保持無境外輸入及相關關聯性病例。
二是改進行政執法方式。印發《關于優化法治營商環境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試行)》,建立涉企行政執法事項清單,設立行政檢查監測點1071個。實行涉企行政檢查備案制度和“安靜生產期”制度,規定每月1—25日原則上不入園開展涉企行政執法檢查。在多領域實施包容免罰清單模式,公布第一批228項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
三是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強化行政執法主體和人員資格管理,市本級對40個行政執法主體進行編號,新辦、換發行政執法證件672件。分兩期組織對市本級52宗、縣(市、區)60宗行政執法案卷進行評查。研究制定《贛州市行政執法投訴舉報辦理制度(試行)》,召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聯席會議,推進“兩法銜接”。2021年,全市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32件。
?。ㄎ澹﹫猿种萍s監督,著力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一是接受人大政協監督。積極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按期辦結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建議250件、市政協五屆六次會議提案303件,交辦率、辦復率、滿意和基本滿意率均達100%。積極采納代表、委員意見建議,并寫入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發展等規劃文件付諸實施。
二是強化審計監督。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聚焦民生、財政、國資國企、鄉村振興及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等方面開展審計。印發《關于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與審計監督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召開公益訴訟工作協作機制聯席會議,發揮檢審雙方優勢,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三是加強政務公開。全市政府綜合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平臺累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578萬余條。市政府門戶網站266件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全部答復到位,答復率為100%。“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受理群眾各類訴求52.10萬件,按期辦結率達99.35%,群眾滿意率達97.17%;“問政贛州”平臺共收到網友投訴咨詢帖文44694件,辦理回復44638件,辦理回復率達99.87%。
?。﹫猿侄嘣?,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一是推進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工作。加強人民調解行業自律管理,成立贛州市人民調解協會。充分發揮全市4284個人民調解組織作用,調解案件31879件,調解成功30003件,成功率達94.1%。深入推進行政調解,全市受理行政調解案件40032件,調解成功35718件,調解成功率89%。
二是推進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印發《贛州市進一步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市縣兩級全面完成行政復議體制集中。在全省率先設立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司法所“行政復議服務點”,推進行政復議“最多跑一次”。市本級立案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90件,辦結163件,綜合糾錯率達59.51%。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781件,出庭應訴率達97.88%,居全省前列。
三是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工作。建設“一網通”網上信訪平臺,我市網上信訪經驗做法在全國網上信訪工作專題會上作交流發言。將法律服務覆蓋信訪全過程,全市律師參與接待和化解信訪事項1059人次,化解疑難案件154件。建立“信訪+司法”模式,試點打造“訪訴調”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信訪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服務。
四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工作。依托矛盾糾紛云平臺,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和網格員作用,分流化解矛盾糾紛,有效預防“民轉刑”案件。我市2021年公眾安全感等5項指數列全省第一,連續7屆被授予“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稱號、連續5屆榮獲“長安杯”榮譽。贛州在第三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上發言,向全國推介“紅色治理”做法。
?。ㄆ撸﹫猿制罩尾⑴e,切實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
一是優化公共法律服務。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建成市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深化三大平臺融合運用,熱線平臺、實體平臺、網絡平臺分別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53452人次、113077人次、128人次,法律服務滿意率達99.9%,法律服務總量和實體服務平臺數量均居全省前列。組織開展法律援助活動,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9840件。
二是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掃黑除惡等普法講座1471場次,開展“法律八進”活動2774場次、民法典主題宣傳活動1962場次、憲法學習宣傳活動1582場次、《贛州市燃氣管理條例》學習宣傳活動126場次?!抖?middot;春來》獲第十七屆全國法治動漫微視頻作品優秀獎。拓展培養社區“法律明白人”骨干3816名??偨Y“七五”普法經驗,推薦并榮獲全國先進單位4個、先進個人5名和全省先進單位34個、先進個人25名。編制“八五”普法規劃,推動普法工作縱深開展。
三是推動社會信用制度建設。依法歸集公共信用信息2.37億條,其中雙公示數據280萬條,列全省第一。持續開展違法失信市場主體和信用服務機構以及重點民生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積極開展信用修復,辦理405家企業533起行政處罰事項的信用修復。建設“信易+”守信激勵市民信用服務平臺,試運行“虔誠貸”。
二、存在的不足
2021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一是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不平衡,一些縣(市、區)在審批力量配備、政務信息化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數字政務基礎薄弱,對接打通省級系統存在難度。二是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機制有待進一步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制度落實還不到位,備案覆蓋面不夠全,制度剛性不夠強。三是法治基層基礎建設有待進一步夯實?;鶎臃ㄖ螜C構和人員配備與法治政府建設實際還不相適應,法治專業人才欠缺,基層一線法治工作力量薄弱。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ㄒ唬┨岣哒疚?,高位調度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把法治政府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統籌推進。2021年3月和8月,市委書記吳忠瓊分別主持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會議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確具體要求。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在不同會議、場合反復強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并在市政府第91次常務會上專題聽取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ǘ﹫猿謱W法,提升法治能力。堅持落實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市委主要領導主持專題學習會,邀請中央黨校教授韓春暉作學法講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市政府常務會學法制度,印發《2021年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安排》,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8部法律法規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持續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落實新提任領導干部“集中考法”制度,組織新提任的319名處級領導職務干部進行法律法規知識考試。
?。ㄈ娀己?,督促推動落實。緊盯“關鍵少數”,持續健全深化法治建設考核評價制度,將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整體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個人述職報告的組成部分,履職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年度考核測評表的評價要點,考核結果與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掛鉤。
四、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更高標準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一是進一步抓好法治政府建設組織實施。制定出臺《贛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2—2025年)》并抓好組織實施。二是進一步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率先在全省探索行政審批“市縣同權”改革,推進“一網通辦”、“異地通辦”,構建我市與粵港澳大灣區“無差別”、“一體化”辦事環境。三是進一步推動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制度。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按照法定的權限、程序決策。四是進一步提升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五是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暢通行政復議渠道,創新工作方式,提高案件審理質量。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ㄒ唬﹫猿指呶恢\劃,有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一是強化謀劃推動。印發《贛州市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提出6個方面、21項年度工作任務并推動落實。認真謀劃法治政府建設路線圖,積極對標中央、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抓緊編制《贛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2—2025年)》。
二是強化督察整改。針對省委依法治省辦向我市反饋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方面的意見,推動完成7個問題整改。組織對各地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和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開展督察,對定南縣、全南縣、龍南市進行實地督察,推動任務落地落實。
三是強化示范引領。積極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向省委依法治省辦推薦申報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綜合候選地區、單項候選項目各2個。南康區“法治賦能家具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列入省委依法治省辦單項候選項目,被推薦至中央依法治國辦。
?。ǘ﹫猿稚罨母?,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縣兩級組建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在全省率先啟動施工圖審查改革,取消低風險工程圖審,一般工程實現自主圖審;率先試行“豁免審批”改革,將首批12個過程性審批或備案事項納入“豁免清單”;率先推出“全產業一鏈辦”改革,為重點企業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務。
二是狠抓事中事后監管。強化投資項目監管,嚴格政府投資計劃管理、規范政府投資項目決策審批、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代碼管理制度。加強政務服務質效監管,讓群眾通過線上方式進行“一事一評”。開展全市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和審計發現問題專項治理及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專項清理專項行動,推動“非禁即入”落細落實。
三是優化政務服務。在各級政務大廳設立“政務小哥幫辦中心”,為500多家企業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將90個高頻事項納入三省十一市“跨省通辦”范圍,企業開辦實現“0.5天、零成本”。推行惠企政策“線上一網,線下一窗”兌現改革,建設“親清贛商”惠企政策兌現平臺,兌現資金9000余萬元。啟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數字化改革,打通4個省級系統、8個市級系統,實現29個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建成全省首個“數字政務指揮艙”,上線全省首個“不見面開標”系統。
?。ㄈ﹫猿忠婪Q策,不斷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一是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囤M州市燃氣管理條例》頒布實施,《贛州市物業管理條例(草案)》和《贛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已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謀劃未來五年立法項目,將《贛州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等16個項目列入五年立法規劃項目庫。
二是落實依法決策程序。嚴格執行涉法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對重大決策、重大合同和重要文件文稿全面進行法律審核把關。2021年對市委、市政府有關事項進行合法性審查276件,提出具體意見、建議314條;對市直部門涉法事項審核把關145件,提出具體意見、建議281條。
三是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健全完善制度,制發《贛州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報備規范性文件5件,備案登記各縣(市、區)政府、市直有關單位規范性文件43件,并公布備案目錄。完成民法典、行政處罰、長江流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計劃生育等5個領域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梳理相關規范性文件262件,廢止108件,修訂1件。
四是發揮法律顧問作用。優化調整法律顧問團,精心挑選5名市法律顧問團成員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22次,安排市法律顧問團成員參與市委、市政府涉法事項合法性審查82件。公職律師參與市領導接訪23人次,為信訪案件處理提供了法律指導和服務。
?。ㄋ模﹫猿謪f調監督,有效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是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市建立抽查事項清單10024項、檢查人員名錄庫12239人、檢查對象名錄庫306464個,開展隨機抽查3662次,公示檢查結果16656項,辦理執法案件2934件,開展聯合抽查712次,聯合抽查比例達21.48%。推進鄉鎮綜合執法改革,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常態化推進疫情防控,強化重點場所防控,加強藥品和疫苗監管,嚴厲打擊涉疫違法犯罪,平穩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全市全年保持無境外輸入及相關關聯性病例。
二是改進行政執法方式。印發《關于優化法治營商環境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試行)》,建立涉企行政執法事項清單,設立行政檢查監測點1071個。實行涉企行政檢查備案制度和“安靜生產期”制度,規定每月1—25日原則上不入園開展涉企行政執法檢查。在多領域實施包容免罰清單模式,公布第一批228項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
三是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強化行政執法主體和人員資格管理,市本級對40個行政執法主體進行編號,新辦、換發行政執法證件672件。分兩期組織對市本級52宗、縣(市、區)60宗行政執法案卷進行評查。研究制定《贛州市行政執法投訴舉報辦理制度(試行)》,召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聯席會議,推進“兩法銜接”。2021年,全市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32件。
?。ㄎ澹﹫猿种萍s監督,著力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一是接受人大政協監督。積極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按期辦結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建議250件、市政協五屆六次會議提案303件,交辦率、辦復率、滿意和基本滿意率均達100%。積極采納代表、委員意見建議,并寫入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發展等規劃文件付諸實施。
二是強化審計監督。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聚焦民生、財政、國資國企、鄉村振興及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等方面開展審計。印發《關于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與審計監督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召開公益訴訟工作協作機制聯席會議,發揮檢審雙方優勢,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三是加強政務公開。全市政府綜合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平臺累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578萬余條。市政府門戶網站266件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全部答復到位,答復率為100%。“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受理群眾各類訴求52.10萬件,按期辦結率達99.35%,群眾滿意率達97.17%;“問政贛州”平臺共收到網友投訴咨詢帖文44694件,辦理回復44638件,辦理回復率達99.87%。
?。﹫猿侄嘣?,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一是推進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工作。加強人民調解行業自律管理,成立贛州市人民調解協會。充分發揮全市4284個人民調解組織作用,調解案件31879件,調解成功30003件,成功率達94.1%。深入推進行政調解,全市受理行政調解案件40032件,調解成功35718件,調解成功率89%。
二是推進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印發《贛州市進一步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市縣兩級全面完成行政復議體制集中。在全省率先設立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司法所“行政復議服務點”,推進行政復議“最多跑一次”。市本級立案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90件,辦結163件,綜合糾錯率達59.51%。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781件,出庭應訴率達97.88%,居全省前列。
三是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工作。建設“一網通”網上信訪平臺,我市網上信訪經驗做法在全國網上信訪工作專題會上作交流發言。將法律服務覆蓋信訪全過程,全市律師參與接待和化解信訪事項1059人次,化解疑難案件154件。建立“信訪+司法”模式,試點打造“訪訴調”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信訪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服務。
四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工作。依托矛盾糾紛云平臺,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和網格員作用,分流化解矛盾糾紛,有效預防“民轉刑”案件。我市2021年公眾安全感等5項指數列全省第一,連續7屆被授予“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稱號、連續5屆榮獲“長安杯”榮譽。贛州在第三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上發言,向全國推介“紅色治理”做法。
?。ㄆ撸﹫猿制罩尾⑴e,切實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
一是優化公共法律服務。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建成市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深化三大平臺融合運用,熱線平臺、實體平臺、網絡平臺分別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53452人次、113077人次、128人次,法律服務滿意率達99.9%,法律服務總量和實體服務平臺數量均居全省前列。組織開展法律援助活動,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9840件。
二是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掃黑除惡等普法講座1471場次,開展“法律八進”活動2774場次、民法典主題宣傳活動1962場次、憲法學習宣傳活動1582場次、《贛州市燃氣管理條例》學習宣傳活動126場次?!抖?middot;春來》獲第十七屆全國法治動漫微視頻作品優秀獎。拓展培養社區“法律明白人”骨干3816名??偨Y“七五”普法經驗,推薦并榮獲全國先進單位4個、先進個人5名和全省先進單位34個、先進個人25名。編制“八五”普法規劃,推動普法工作縱深開展。
三是推動社會信用制度建設。依法歸集公共信用信息2.37億條,其中雙公示數據280萬條,列全省第一。持續開展違法失信市場主體和信用服務機構以及重點民生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積極開展信用修復,辦理405家企業533起行政處罰事項的信用修復。建設“信易+”守信激勵市民信用服務平臺,試運行“虔誠貸”。
二、存在的不足
2021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一是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不平衡,一些縣(市、區)在審批力量配備、政務信息化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數字政務基礎薄弱,對接打通省級系統存在難度。二是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機制有待進一步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制度落實還不到位,備案覆蓋面不夠全,制度剛性不夠強。三是法治基層基礎建設有待進一步夯實?;鶎臃ㄖ螜C構和人員配備與法治政府建設實際還不相適應,法治專業人才欠缺,基層一線法治工作力量薄弱。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ㄒ唬┨岣哒疚?,高位調度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把法治政府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統籌推進。2021年3月和8月,市委書記吳忠瓊分別主持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會議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確具體要求。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在不同會議、場合反復強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并在市政府第91次常務會上專題聽取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ǘ﹫猿謱W法,提升法治能力。堅持落實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市委主要領導主持專題學習會,邀請中央黨校教授韓春暉作學法講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市政府常務會學法制度,印發《2021年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安排》,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8部法律法規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持續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落實新提任領導干部“集中考法”制度,組織新提任的319名處級領導職務干部進行法律法規知識考試。
?。ㄈ娀己?,督促推動落實。緊盯“關鍵少數”,持續健全深化法治建設考核評價制度,將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整體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個人述職報告的組成部分,履職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年度考核測評表的評價要點,考核結果與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掛鉤。
四、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更高標準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一是進一步抓好法治政府建設組織實施。制定出臺《贛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2—2025年)》并抓好組織實施。二是進一步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率先在全省探索行政審批“市縣同權”改革,推進“一網通辦”、“異地通辦”,構建我市與粵港澳大灣區“無差別”、“一體化”辦事環境。三是進一步推動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制度。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按照法定的權限、程序決策。四是進一步提升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五是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暢通行政復議渠道,創新工作方式,提高案件審理質量。